我校与河西学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
联系我们
地 址: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邮政编码:710062
邮 箱:zxsxjxckbjb@163.com
邮政编码:710062
邮 箱:zxsxjxckbjb@163.com
我校与河西学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
2015-05-22 11:10:00
5月19日,我校与河西学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启动仪式在河西学院举行。启动仪式受到甘肃省政府、中共张掖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甘肃省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智平,甘肃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晓东,中共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副市长余锋,我校党委书记甘晖,校长助理党怀兴,社科处处长马瑞映以及李西建、马耀峰、方兰、黄达远等专家,河西学院全体校领导以及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参加启动仪式的还有来自兄弟院校的代表: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郭郁烈、西北民族师范学院副院长道周、西北民族大学资深民族学专家郝苏民等。
启动仪式由河西学院党委书记黎志强主持,他介绍了河西学院基本情况,河西学院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是国家布局在兰州至乌鲁木齐约2000公里区段上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他高度评价了陕西师范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影响力,河西学院将与陕西师范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把握好这次智库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谋划好智库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以及成果转化,为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王智平副厅长在致辞中说,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河西走廊在国家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应新疆、南望青藏、北通蒙古、东连中原,在维护和保障国家边疆安全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河西走廊智库对于服务国家的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表示将大力支持两校的智库建设工作,他希望双方以共建“河西走廊智库”为契机,注重协同创新,形成互补效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项目调查研究机制、合作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共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我校党委书记甘晖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概况,他特别介绍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服国家以及区域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甘晖指出,我校全面服务于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着眼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科研组织模式,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工作,显著地提升了服务国家、政府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在边疆安全稳定、中亚问题、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资源保护、文化发展等方面积极为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建言献策,提供了许多咨询报告,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甘书记特意提到两校的共同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灿院士。他指出,河西学院作为河西走廊两千多公里区段上的一所地方综合性高校,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是开展河西走廊调查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力量。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来自古丝绸之路起点——古城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和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河西学院的合作迈入了一个新阶段,是双方加强高层次战略合作、携手共建具有中国特色高校智库的重要举措,这对进一步提升两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河西走廊智库”建设是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重要契机,我们将在“河西走廊智库”的框架协议下,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社会以及区域发展问题,发挥各自研究特色,优势互补,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联合组建研究团队,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申报特色课题,争取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打造智库成果发布平台,产出高水平智库成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区域社会发展提供咨询与决策服务。
我校校长助理党怀兴与河西学院院长刘仁义共同签订《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框架协议》。王智平副厅长与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共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揭牌。
启动仪式后,两校专家代表二十余人就落实“河西走廊智库”的框架协议进行了研讨。双方就“河西走廊智库”的工作机制、双方专家的项目策划、如何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等进行了研讨。拟议将重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边疆安全稳定、民族宗教、河西走廊经济带历史地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古代艺术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并推出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成果。
启动仪式由河西学院党委书记黎志强主持,他介绍了河西学院基本情况,河西学院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是国家布局在兰州至乌鲁木齐约2000公里区段上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他高度评价了陕西师范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影响力,河西学院将与陕西师范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把握好这次智库建设的有利契机,积极谋划好智库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以及成果转化,为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王智平副厅长在致辞中说,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河西走廊在国家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应新疆、南望青藏、北通蒙古、东连中原,在维护和保障国家边疆安全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河西走廊智库对于服务国家的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表示将大力支持两校的智库建设工作,他希望双方以共建“河西走廊智库”为契机,注重协同创新,形成互补效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项目调查研究机制、合作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等,共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我校党委书记甘晖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概况,他特别介绍了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服国家以及区域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甘晖指出,我校全面服务于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着眼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科研组织模式,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推动了新型高校智库的建设工作,显著地提升了服务国家、政府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在边疆安全稳定、中亚问题、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资源保护、文化发展等方面积极为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建言献策,提供了许多咨询报告,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甘书记特意提到两校的共同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灿院士。他指出,河西学院作为河西走廊两千多公里区段上的一所地方综合性高校,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是开展河西走廊调查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力量。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来自古丝绸之路起点——古城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和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河西学院的合作迈入了一个新阶段,是双方加强高层次战略合作、携手共建具有中国特色高校智库的重要举措,这对进一步提升两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河西走廊智库”建设是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段的重要契机,我们将在“河西走廊智库”的框架协议下,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社会以及区域发展问题,发挥各自研究特色,优势互补,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联合组建研究团队,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申报特色课题,争取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打造智库成果发布平台,产出高水平智库成果,为增强国家软实力,为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及区域社会发展提供咨询与决策服务。
我校校长助理党怀兴与河西学院院长刘仁义共同签订《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框架协议》。王智平副厅长与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共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揭牌。
启动仪式后,两校专家代表二十余人就落实“河西走廊智库”的框架协议进行了研讨。双方就“河西走廊智库”的工作机制、双方专家的项目策划、如何有效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等进行了研讨。拟议将重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边疆安全稳定、民族宗教、河西走廊经济带历史地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古代艺术等多个领域开展研究,并推出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成果。
上一篇:我校举办第二届大学生传统文化节之“诗声吹渭水 慷慨歌长安”古诗词吟诵大赛决赛
下一篇:着眼学校发展 力求务实革新 构建治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