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邮政编码:710062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学术年会
2019-02-16 09:39:21
会议主题:新时代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会议时间:2019年1月21日(星期一)全天
主 会 场:教育博物馆一层报告厅(S101)
主 办: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开幕式及主题发言
时间:8:00-12:20
地点:博物馆一层报告厅(S101)
议程 |
报告时间 |
内容 |
主持人 |
开幕式 |
8:00-08:30 |
1.致辞:副校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 2.合影:全体参会人员 |
张亚泽 |
主题发言(上半场) |
8:40-9:00 |
报告人:王 涛 报告题目: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学术研究相关问题的思考 |
陈答才 |
9:00-9:20 |
报告人:阎树群 报告题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几个问题 |
||
9:20-9:40 |
报告人:王晓荣 报告题目:1932-1933年北方革命的历史定位 |
||
9:40-10:00 |
报告人:杨 平 报告题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
||
10:00-10:20 |
互动交流 |
||
10:20-10:40 |
茶 歇 |
||
主题发言 (下半场) |
10:40-10:55 |
报告人:张 琳 报告题目:马克思对国家与社会的概念区分及现实意义 |
王俊拴 |
10:55-11:10 |
报告人:刘力波 报告题目:网络无政府主义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及对策 |
||
11:10-11:25 |
报告人:宋吉玲 报告题目: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 的历史演变与价值向度 |
||
11:25-11:40 |
报告人:张 兵 报告题目:马克思主义中“物”的构成性问题探究 |
||
11:40-11:55 |
报告人:李后东 报告题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体系 |
||
11:55-12:20 |
互动交流 |
||
12:20-14:30 |
午间休息 |
二、分组研讨
时间:14:30—16:40
地点:各分会场
说明:1.各组研讨活动同步进行;2.各组召集人安排记录,并在闭幕时安排小组成员汇报本组研讨情况;3.未提交年会论文的老师也应参加本教研室所在小组的讨论。
A组 思想政治教育组 召集人:宋吉玲 董辉;地点:学院四层会议室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董 辉 |
“美好生活”本位的现代教育伦理信念及合理性辨析 |
2 |
宁 馨 |
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应讲清讲透的四个辩证关系——基于学情分析的教育教学切入点、着力点、突破口与落脚点 |
3 |
王永和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融合互动 |
4 |
雒少锋 |
中国传统价值观培育的路径与举措 |
5 |
柴永昌 |
习近平关于“以德立威”重要论述的现实指向与理论渊源 |
6 |
吴 欢 |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系统结构、演化机制与演进路径 |
7 |
马喜宁 |
试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战略路径 |
B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组 召集人:张晓燕 张兵;地点:学院四层教师能力训练室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张晓燕 王佳佳 |
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及对新时代我国消费文化的构建启示 |
2 |
康中乾 |
儒家心性形而上学的得与失 |
3 |
范建刚 |
新时代美好劳动生活何以可能? |
4 |
郭瑞萍 王甜甜 |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逻辑 |
5 |
蒋万胜 |
论社会形象的特征与价值 |
6 |
成 彬 |
论以自然法为基础的洛克政治哲学 |
7 |
王 辉 |
拉康对笛卡尔主体观的批判及其效应 |
8 |
张 鹏 |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崇高追求 |
C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党史组 召集人:石培玲 殷一博;地点:学院四层纲要教研室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石培玲 |
梁漱溟“中国问题”视域中的乡村文化建设构想及其现代价值 |
2 |
陈答才 |
周恩来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 |
3 |
王晓荣 |
“七君子”事件与西安事变关系探微 |
4 |
方海兴 |
新世纪以来“高饶事件”研究综述 |
5 |
肖 娴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初心意识的涵养 |
6 |
魏德平 |
中共中央长征抵达瓦窑堡具体时间考 |
7 |
殷一博 |
农业劳动力深层次转移的制度困境与破解路径——写在农业劳动力供给“拐点”之际 |
8 |
詹伟鸿 王晓荣 |
社会主义改造中私营批发商转业外埠现象——以上海转业各地批发商为例 |
D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组 召集人:张帆 王东红;地点:学院五层中特中心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张 帆 |
论科学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个维度 |
2 |
阎树群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风建设的鲜明特点与重大创新 |
3 |
任晓伟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
4 |
张丽娴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简论 |
5 |
刘 健 |
费边社对英国工党的影响:从十九世纪末至今 |
6 |
高红波 |
党建认同、组织嵌入与党建动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织逻辑 |
7 |
王东红 |
天涯若比邻:第二国际左派领导人对中国的关注 |
E组 政治学与科学组 召集人:杨平 张亚泽; 地点:学院四层政治学教研室
序号 |
发言人 |
发言题目 |
1 |
张亚泽 |
政府回应性的中国特色及其生成逻辑探究——基于中西比较的视角 |
2 |
王俊拴 |
略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逻辑 |
3 |
杨 平 |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观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贡献 |
4 |
王保贤 |
《马藏》编纂对收集与整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资料的重要意义——以校编、整理《帝国主义》《社会改良论》《自由血》三书为例 |
5 |
高萍美 |
制度·形态·动机: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发展问题浅析 |
6 |
程燕子 |
新时代我国反腐败制度建设研究——基于习近平关于制度论述的文本分析 |
7 |
朱 尉 |
建国以来我国青年政策发展的历史脉络及逻辑梳理 |
三、总结发言与闭幕式
时间:17:00—18:00
会场:文澜楼B段学术报告厅
主持:张亚泽
1.小组研讨汇报
2.优秀年会论文表彰
3.院长致闭幕辞
上一篇:2019年国际商学院学生管理、教学创新和学术研究联合论坛日程安排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