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邮政编码:710062
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第二讲成功举行
2017-09-28 15:37:00
第一场讲座于9月23日在长安校区逸夫科技信息楼北报告厅举行,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吉玲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亚泽主持,2015、2016级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等专业免费师范生到会听讲。
宋吉玲在讲座中,围绕四个方面对“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进行了讲解。首先,阐述了学习青年习近平扎根精神对师范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她指出,2007年国家开始施行免费师范生人才培养政策,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符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形成终身服务国家基础教育的理想信念的师资人才。陕北七年的知青生活不仅是习近平同志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对未来卓越教师立志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接着,她从扎根意识的逐步确立、扎根意志的艰苦磨练、扎根本领的积极练就等方面讲解了青年习近平扎根精神的集中体现。她认为,习近平经历了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扎根的意识转换,通过艰苦生活中的意志磨练、大量书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在生产中劳动能力和领导能力的自觉锻炼,练就了扎根群众的过硬本领。在此基础上,她对青年习近平扎根精神进行了概括,即: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扎根于黄土地,进而扎根于中国大地是青年习近平扎根精神的动力源泉;特定的社会背景、特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个人较强的社会适应性、长期的意志锻炼、过硬的扎根本领、浓厚的家国情怀等赋予了青年习近平扎根精神的独特气质;“为人民、懂实际、办实事”构成了青年习近平扎根精神的基本内核。她勉励同学们,作为免费师范生要正确认识国家、社会、个人的关系,将个人成才理想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打牢专业基础、提升教学技能,磨炼顽强意志、锤炼优秀品质,为以后扎根基础教育积蓄能量;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理论联系实际,扎根于未来基础教育的创造性实践工作中。
张亚泽在最后总结中说,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扎根师大,磨练意志,学好本领。只有如此,未来才能有广阔的天地,四年后才可能扎根于基础教育工作,才能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二场讲座于9月23日在雁塔校区积学堂举行,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力波主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闫文浩主持。2015级英语、学前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2016级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英语、学前教育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及其他免费师范生到会听讲。
刘力波结合自身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感受,认为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植根群众、立足实际的正确立场和态度。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带领村民打坝造田,开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等,使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照明。二是坚忍不拔、不畏逆境的可贵品格。刘力波副教授以郑板桥的《竹石》再现了青年习近平在艰苦的环境下,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意义的精神品质。三是耕读不辍、精研苦学的优良学风。青年习近平在劳动之余不懈努力学习,不仅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而且在读书过程中注重分析对比。他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地反复推敲。最后,他号召同学们树立扎根西部、建功基层的志向与情怀,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勤学苦练、补强短板,实现全面发展。他希望同学们在成长为教师的道路上,牢记严格的授课纪律,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闫文浩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号召同学们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立足西部,扎实学习,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
第三场讲座于9月24日在雁塔校区积学堂举行,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阎树群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晓伟主持,2017级全体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及其他免费师范生到会听课。
阎树群结合自身知青经历和学习体会,对习近平的扎根精神进行了总结提炼。他指出,习近平的扎根精神,就是把思想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国最广阔的土地上,扎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就是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阎树群教授认为学习青年习近平的扎根精神,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扎根陕北,深切把握中国国情。青年习近平有三个“最”:年龄最小,插队地方最艰苦,插队时间最长。但是,他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深刻体悟到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诉求。二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练坚强意志。伟人不是天生的,习近平自述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梁家河艰苦的环境练就了习近平不怕吃苦的可贵品格。三是树立为群众办实事的坚定信念。七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习近平受益匪浅,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进步成长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四是确立从政的职业理想。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取得的成就,展现了他超凡的个人品格:敢说敢作敢担当;办事公道,对自己要求严格;会做思想工作,尊重群众。五是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既向实践学习又向书本学习。
任晓伟在讲座总结中说,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千千万万个像青年习近平一样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四有”青年。他号召同学们立足陕西师范大学,学习习近平的吃苦精神,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看书,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为未来扎根于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本次开展的3场讲座中,各位主讲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和学习体会,从不同角度对习近平的扎根精神进行了详细阐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调了扎根精神对青年成长的必要性。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好评,促进了广大同学学习青年习近平,确立扎根西部、服务基础教育的理想信念。
上一篇:我校召开2017年退休教职工座谈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